xchwd 发表于 2023-10-20 22:05

肥仔胡 发表于 2023-10-20 21:23
我清点过了,以吴翰林的图,上下两侧三线四线打成6:6的平手,但在左右两侧,三线几乎以10:2的胜率吊打四线 ...

因为对称点的数值一样,所以快捷的办法就是只用几个数相加再乘8、乘4,相加就行;P
三线56子胜率之和1932,均值34.5,
三线52子胜率之和1784,均值34.308,
三线48子胜率之和1632.4,均值34.008,
四线48子胜率之和1649.2,均值34.358。
怎么下结论?何况AI虽然比人强太多,但也不是围棋之神。有些东西既然还没有找到精确计算方式,那还是模糊的正确好呀!

肥仔胡 发表于 2023-10-20 22:31

本帖最后由 肥仔胡 于 2023-10-20 22:37 编辑

我认为萧兄这个数字大有商榷,因为直感大有问题,等我哪天有空算了再说。而且左右两侧,三线胜率几乎在吊打四线,到了您这数字和直感差距太大。等我周一算了再说。这个别见怪哦。

肥仔胡 发表于 2023-10-20 22:41


肥仔胡 发表于 2023-10-20 22:42

本帖最后由 肥仔胡 于 2023-10-20 22:44 编辑

萧兄,我用的是吴翰林的这个图,感觉和您的描述差距很大。特别是黑1左右,三线比四线高8percent。点评我看到了,我明白了,其实我们在选材时也是有意无意为自己的论点服务。

肥仔胡 发表于 2023-10-20 22:46

本帖最后由 肥仔胡 于 2023-10-20 23:06 编辑

我就说,这个棋,鸡生蛋,蛋生鸡,其实纠缠不清。但竹先生这种纯围中腹的模型,肯定会被人诟病的。我看了萧兄的点评了,所以我昨天才说吴翰林是给我递刀子,别说,他还真够朋友。到底一起喝过咖啡的。还是得数学家来解决,空棋盘毕竟没落子,落子后会产生很多种可能。我的意思是空棋盘算胜率也是不合适的,胜率当然是根据配置随时变化的,所以一子不落就算胜率也没参考意义。

肥仔胡 发表于 2023-10-21 06:56

本帖最后由 肥仔胡 于 2023-10-21 07:00 编辑

我和萧兄可以搁置争议,因为鸡生蛋,蛋生鸡是个死循环。我强调ai酷爱点三三,星位小飞守角,甚至现在职业棋界小目小飞守角全面回潮,加上赵治勋先生的《超越实地与模样》,全面吊打武宫先生的战绩,职业棋手趋同化的风格,ai对模样定式的全面颠覆(除了星位点三三,对高目目外也用位置更低的三三挂取代了小目挂。还有村正妖刀那种俗手冲取角),在实操环节肯定是实地优先。同时,我认为,竹先生这种割裂配置,孤立谈三线和四线效率的说法,既没有可操作性,也缺乏合理性和逻辑性,相信我这种说法萧兄也能接受吧?(我是说我最后“我认为”开始的说法,至于前面的ai数据,大家可以各自持保留意见)


duoduoyu 发表于 2023-10-21 08:42

学习学习啊!

xchwd 发表于 2023-10-21 13:26

在探究棋盘各处价值问题上,空棋盘才是最好的选择,本来无一子,何处惹尘埃,棋盘空无一子,“无”的背后却包含着所有的可能性,即全部的“有”,只有这时各个点的胜率才是最不受干扰的纯净的存在,一旦有子,所有点的胜率就将围绕已有的子发生波动,而这种波动又是跟盘上的子的位置、数量、形态密切相关,这也失去了通过计算比较各处价值的客观性。
空棋盘的起始胜率同时也从AI角度表示人对围棋很多基本的认识是正确的,如对线路、点位价值的认识,对占角方式的选择(星、小目、高目、三三、目外的排序,在现实中只有三三与高目排序相反,说明在实战中实地更易把握,另类的超高目、超目外明显低一些,五五更低),当然也有稍感意外的,如天元在周边25个点中是胜率最低的五个点之一。

吴翰林 发表于 2023-10-21 15:19


“围吃、围地、围攻、联络”简称“三围一联”,这是一个简明实用的围棋思维框架。围棋很难,方方面面的知识太过纷繁复杂,我们需要一个思维框架来统领所有的战略战术、抓住围棋的底层逻辑,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碎片的汪洋大海之中。只需要看一眼这个教程的思维导图,大致就能领略到这套教程把围棋教与学的底层逻辑梳理得有多清晰。

吴翰林 发表于 2023-10-21 15:20

卖书卖书

吴翰林 发表于 2023-10-21 15:20

卖书咯

修业之道 发表于 2023-10-28 12:41

吴翰林 发表于 2023-10-21 15:20
卖书咯

好书!普及常识。常识比理论更重要,逻辑比结论更重要:lol

尊者的棒喝 发表于 2023-11-4 00:25

我使用multigo搞得图不是gowrite
页: 1 2 3 4 [5]
查看完整版本: 老作家的失误或者说误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