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扬围棋

标题: 收枰静思录(一)——重读《兼山堂弈谱》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3-11 11:49
标题: 收枰静思录(一)——重读《兼山堂弈谱》
本帖最后由 caiyidie 于 2017-4-13 14:52 编辑

这两天快速看了周东侯、汪汉年、周懒予之间的对局,如醉如痴,反思了一些问题
1、清代早期,前辈对棋理的认识与运用逐渐觉醒,表现在对局上,淘汰了许多旧定式,讲究子力配合、子效,先手意识加强,已经脱离了野战的状态,向局面可控性方向发展。淘汰不合棋理的旧定式也是为此目的,其实也是前辈们在实践中反复交流、反思而自然淘选的一个过程,不是一个人登高一呼的结果。这其中。汪汉年的天分很高,棋感超逸,徐星友不惜笔墨,大加赞赏,也在情理之中。整个时代的风貌是布局的自然流,随后局面还是较为胶着,但时时移步换形,痛快琳琳的转换、弃子也经常可见。收官大小分明,与现在一样。同时代的中村道硕、安井算哲下的棋也大致如此,谈不上高明,甚至布局意识还不及咱家的前辈,外在的明显差别就在于一个是座子开局,一个是小目开局,但在20手后就不明显了。请看中村道硕与安井算哲的一局
[attach]131301[/attach]
中村道硕执白
再看周懒予与汪汉年的对局
[attach]131303[/attach]
周懒予执白
这样的棋感似乎不错了,但徐星友还是提出了中肯的建议,可见星友晚年棋艺的醇正。这局大家可以看看,批注非常好,在此不赘述。
该给孩子做饭了,饭后继续。


作者: 存在与虚无    时间: 2017-3-11 12:11
买来翻了翻,基本没看,惭愧!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3-11 13:33
本帖最后由 caiyidie 于 2017-3-11 13:55 编辑

接着来,开工
2、棋局进行虽然有点胶着,但通常并不过分让人窒息,于此逼窄之处常有意外的转换取舍的下法,合情合理,让人感到清新自然,在这些地方,都让徐星友先生兴奋一把。不是说徐星友先生是本格派,而是说,在棋理的觉醒时期,大家都是本格派,周懒予如此,汪汉年更是如此,周东侯遇见汪汉年,稍处下风,不是力量不行,而是“本格”得不足,真是有点滑稽感。这个时代就是一个觉醒的时代,汪汉年以其敏锐的感知,抓住了这个时代棋道上升的抓手,按棋理行棋才能提高胜率,因此,徐星友对汪汉年激赏不已。然而这位天才早夭。东侯后期棋艺高出不少,不是说他天赋有多高,当然也不差,而是出了一个神一般存在黄月天。不怕拍砖,大胆地说,黄龙士是中国古典围棋的业余与职业的分水岭,鹤立鸡群的战绩足以产生第一代职业棋士。
配个震撼的画面,纪念汪汉年这位棋感超逸的棋士。
[attach]131304[/attach]
汪汉年执白,周东侯执黑


作者: 美杜莎の瞳    时间: 2017-3-11 13:38
继续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3-11 14:29
本帖最后由 caiyidie 于 2017-3-11 14:39 编辑

3、很奇怪,龙争虎斗时,周东侯画风大变,之前的布局章法不再使用,而是焕然一新的八卦布局第一代版本,这期间棋坛发生了什么?谁引领了新布局?毫无疑问,是黄月天。周东侯曾经与汪汉年初遇广陵,争胜负十余局,一时名噪,遂分秦晋,大有雄视一世的气魄,后皆负于周懒予,始幡然悔悟。这一代人的命运就是这般多乖,前有周懒予,后有黄龙士,一般人早颓废了。黄龙士固然气贯如虹,但周东侯如霸王披甲,慨然应战。烈士暮年,壮志不已,东侯为时人所重也是不无道理,棋高德尚,所言不虚。
棋可以输,气势不可以输
[attach]131305[/attach]
此局黑16弱,22小,36早,52缓,66不能忍,局面已弱;后如82顶,90反打,112侵,156尖皆属勉强;176不虎,183断,黑三处受敌,疲于奔命,以致于败。白固游刃有余,然不以局胜面不尽变,黑不以局败而气馁,各穷其至而后已;如此对局,失着似不必穷追,输赢又当别论,不泥于一端,则得其大意矣。
棋艺上升的大时代,顶端棋士的精神面貌固应如此
龙士不朽,东侯不朽。

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3-11 15:31
4、这是个吊诡的问题,发轫于过周时代,初步定型于黄龙士时代,成熟于范施时代的九三分投、八卦布局,究竟是阻滞了中国古典围棋的发展,还是更高一层的“本格”成就?限于个人水平,还不能得出结论。首先明白这个前提,座子、还棋头只是一个大家约定的游戏规则,本身不具有什么落后、反动的属性,适宜自己就好,就像今天常常提及的中国特色一样,规则制度的自洽就是这样。在此前提下,发展布局理论,应该会有一个正向的,促进棋艺整体提升的高级阶段。什么新事物都有两面性,20多手后,局面被打散,从策略学的角度看,是对连片的反动,但机会成熟时,决不放弃连片的机会,所以这样的布局具有复杂的辩证特性,不是高手真不易把握,容易陷入乱杀的泥潭。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3-11 15:38
八卦布局太杀伤脑细胞了,你不理解它,就像你理解不了狗的招法一样。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3-11 15:46
这种难于驾驭的特点,很快就显现出来了。周小松看着十八国手行尸走肉一般地摆着最初的一二十手,一脸无奈,抱拳致意以后的驾驭力才是八卦布局的核心所在,不懂义理,有力量也是蛮力,何况无力乎?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3-11 15:56
在对角星状态下,是实现连片的战略意图容易实现呢?还是抑制对手实现连片更容易实现呢?我嘴上说,使敌无拆三之地,布局最醇,但心里想,我有机会就连片,这真是一张纸的两面啊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3-11 16:37
本帖最后由 caiyidie 于 2017-3-11 16:46 编辑

5、徐星友,这位以棋理见长的大师,在其晚年似乎预感到一场暴风雨的来临。在遇到黄龙士时,就有了某种端倪,在遇到程兰如挑战时,他感到胸口有点闷气,有点力不从心,毕竟年过六旬。望着黄昏的如血残阳,自有一份人生的担当,许多前辈、同辈都已故去,徐星友开始著述,为中国古典围棋棋理启蒙时代作传。汪汉年,徐星友是他的青涩粉丝,如此亲切,以致眉山鏖战,徐星友历历在目。从汪汉年的棋谱中,感受到时代的风气流转。黄龙士的棋让他饱尝苦头,但师尊不可企及的绝艺,让他放下自尊,对龙士抱有天然的尊重,而一开始就陷入阴谋论困扰的十番棋,使京城成为他的伤心地。他只想静静。晚年的某天,海宁俞长候来访,带来两位童子,星友欣然指导后学,并赠送《兼山堂弈谱》。两个时代就这样静静地握手了,致意了,星友可曾有感?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3-11 17:01
6、题外话,今天美帝扰我东海、南海,犹如星位挂角,再逼我大飞之子,我何不九三分投到关岛、夏威夷?天下大势,岂是循循不敢出剑门一步者所敢想所敢为?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3-11 17:17
个人觉得,奕城4、5D的朋友看看周东侯、汪汉年的棋,肯定有收获,下得好,评点到位,平实可学。局面典型,繁简适宜,没有太多的纤巧,行棋脉络清晰,对提高大局观很有益处。十八局、餐菊斋也很好。
作者: 493245891    时间: 2017-3-11 18:13
caiyidie 发表于 2017-3-11 17:17
个人觉得,奕城4、5D的朋友看看周东侯、汪汉年的棋,肯定有收获,下得好,评点到位,平实可学。局面典型, ...

喜欢看双方扭杀。
其实我觉得古棋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双方近身肉搏,无处可逃,无法脱先的棋,如同双方搏于悬崖,错,则身殒。没有花拳绣腿,没有花架子空把式。

作者: 肥仔胡    时间: 2017-3-11 18:40
八卦布局肯定是阻碍了围棋的发展,弄成了藏棋和大将围棋,实在是惨不忍睹。所以我个人觉得你要真正体验大师的实力,要看他们的让子棋。有很多棋友这个座子棋十几手一摆,就没有兴趣再看下去了。另外说点题外话,江铸久九段相对比较折中,他说范施相当于江户时代的五段。虽然评价比吴老陈老低,但老实说江户五段毕竟是职业五段,象小松快禅这样的五段,那个大包封,放到今天,也算名局。象秀策,雄藏这样的大高手也只有七段,也就是说江九段认为范施是秀策让定先的棋,差不多也就是说范施是胡煜清的那种等级。
作者: 肥仔胡    时间: 2017-3-11 18:52
另外蔡老师说弈城45段的棋手,看古谱。老实说古谱不好读,一个是它没有参考图,全靠文字解说。文字解说不象图谱那么直观,那么详细。有的连文字解说都没有。二是古人经常用坐标指示方位,有时甚至用八卦来指示方位,弄得你按图索骥很费劲。三是棋手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化素养,还要拽文言文。如此这般会让棋友的兴趣丧失大半。所以说还是陈老做了一件大好事。真自己看古谱很吃力。只有象蔡老师和棍老师这样有文学功底,又有耐心的人才能读得进古谱。
作者: 保德弈庄    时间: 2017-3-11 22:33
读过兼山堂,没懂,还是得有老师解读领进门才行,谢谢老师!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3-12 00:00
肥仔胡 发表于 2017-3-11 18:52
另外蔡老师说弈城45段的棋手,看古谱。老实说古谱不好读,一个是它没有参考图,全靠文字解说。文字解说不象 ...

这本书看林勉老师整理的版本。文字还算浅显,局面可控,行棋思路连贯,评注精彩。重点看汪汉年与周东侯,周懒予的对局
作者: lyowoa    时间: 2017-3-12 19:54
本帖最后由 lyowoa 于 2017-3-12 19:56 编辑

借蔡兄宝地做个预告,本人整理的汪汉年对局集(125局)近日即将完成,欢迎指正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3-12 20:11
lyowoa 发表于 2017-3-12 19:54
借蔡兄宝地做个预告,本人整理的汪汉年对局集(125局)近日即将完成,欢迎指正

功德无量。广陵版寄青霞上汪汉年只有31局,125局,太牛了。
作者: 飞扬破刀    时间: 2017-3-12 20:41
赞!
作者: 会心不远    时间: 2017-3-15 12:33
拜读楼主大作!谢谢
作者: 简单玩棋    时间: 2017-3-27 14:00
好贴,兄的读书贴总是能让人静下来
作者: 简单玩棋    时间: 2017-3-27 14:03
棋谱是一张静态的纸,一步步地摆棋,棋的流向是动态的,有一种穿越感,尤其是老棋谱,感觉老国手穿越沧海桑田,跃然纸上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3-27 19:22
本帖最后由 caiyidie 于 2017-3-27 19:28 编辑
简单玩棋 发表于 2017-3-27 14:03
棋谱是一张静态的纸,一步步地摆棋,棋的流向是动态的,有一种穿越感,尤其是老棋谱,感觉老国手穿越沧海桑 ...


比起兼山堂,眉山墅隐的解说变化非常细致,棋理也寓于其中,可读性很高。
作者: lyowoa    时间: 2017-3-29 02:56
眉山对局虽有几局记录不全,评注也偶有小错,但瑕不掩瑜,值得研究;反正我打谱之后是比以前生猛一点了。——左看宏大构思,右看眉山墅隐,得空切切ZEN6,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3-31 21:37
今天又看了施襄夏写的《弈理指归》序言,施襄夏似乎没有看到《眉山墅隐》。与《兼山堂弈谱》相比,眉山墅隐的棋谱时间比较集中,作为一个棋艺的断面标本还是很合适的,根据已经校阅的棋谱可以看到,这一时段,典型的座子布局(弈理指归倡导的)还没定型,这个时候的布局还算自由,如果不加对局者介绍,有些棋谱完全可以理解成对角星布局的近现代对局,比起后期的八卦布局更让人亲切些,盛大有的有些着法尽管让徐星友一再诟病,但对今天的人来说穿越感更强些,而不会在意什么大有一生的习气等等评价。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3-31 22:03
循着眉山墅隐——兼山堂弈谱——晚香亭弈谱——手批十八局(弈理指归、桃花泉弈谱)——餐菊斋棋评这个顺序可以看出这条隐隐的线索,清初,探索朴素棋理的时代,虽说朴素,但并不浅陋,涉及到很高的棋艺境界,从对汪汉年、黄龙士的赞叹中可以感到这个时代的自豪感,徐星友的评注也无不显现着这位本格派大师的风格与价值导向。强调徐星友的本格,并不是说其他人的狂野,相反,这个时代追求的是趋向本格,按照棋理行棋。汪汉年的超秩、周东侯的新颖总是让人忘怀,前者的天赋与后者的求道是等量齐观的盛事。李元兆要去挑战周懒予,放言周怕野战,但实际上李元兆绝非如其所言以野战取胜。野战绝非大师们的对手。像胡铁头的浪战,放到清初,还是不上台面是可以想象到的。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3-31 22:41
这个时代的天才总让人感慨不已。晚年的徐星友找到恩师少时的笔路,大发一番赞叹。这是一局无招胜有招的对局,如下
[attach]132031[/attach]
45似乎积极,但不得局面要领,自此进入了黄龙士的套子,但黄龙士并不出招,或者你看不出什么可以想象的妙手,纯朴得近乎无形,56反打,很朴素,但重器无形,黄龙士已经深有领悟,至82接,似乎一直是张继芳在出招,但转眼之间而是白棋受制。
56反打,妙甚。
61顶、67长皆在黑彀中,至70补,轻重井然,滞气淘汰殆尽。
82粘,仍能制白,不能出黑范围,益见56运用贯串之妙。
此局白体用寒瘦,固非劲敌,而黑寄纤秾于澹泊之中,寓神俊于形骸之外,所谓形人而我无形,庶几空诸所有,故能无所不有也。
徐星友的赞叹之情已非常言可以表述,直接将道家、释家的境界拿出来了。形人而我无形,让别人耍手筋,我只以云手应之,转身之间攻防转换,这点颇像象棋,残子时,不在子力多寡,而在是否得其位,自然显现出了寓神俊于形骸之外的道家气质,精于象棋的徐星友于此戚戚然。空诸所有,故能无所不有,佛家的般若智慧,不可言,不可言。
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3-31 22:41
本帖最后由 caiyidie 于 2017-4-2 20:28 编辑

在历史上,日本人在格致之学上很有后来居上的态势,事实也如此,今天日本科技的发达与此不无关系,这或许与日本人比中国更早接受西方近现代科学思想有关。因为工作的关系,看了一些日本的园艺、园林书籍,甚至还有电子技术类书籍,这些书籍如有相同之处,那就是读起来亲切宜人,而技术上的细致通达、解决问题的高效率等等总让人久久回味。说这些,无非是说日本人在技艺、技术的研究和传播上,确有一日之长,其核心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。话似乎跑题了,并没有。日本人于围棋的研究也是很专业的,有制度上的自信与优势,这就是算砂以来的家元制度与较为严格的段位制度,这些都促进了日本围棋的发展。这也是日本人的行事派头和优点——细致、精确化。
道策比黄龙士稍早些,但大致是同时代的人。道策发明了“手割”法。提出概念,就有可能深入挖掘其内涵与外延的可能,并促进理念的传播,有利于教育手段的提升与增效,有利于整体提高爱好者的棋理水平。“手割”的核心是什么呢?在我这个低水平的业余爱好者看来,就是追问行棋逻辑的合理性问题,凡是有悖初衷,或是既然如此,何必当初,或是造成子效低下(钝置)的,皆属不合棋理,此处我是勉强将道策的手割用徐星友的棋理分析法来做一个解释,或许有许多不妥帖的地方,但我的意思还是表达出来了,日本人很善于提炼概念,但中国人思想内涵很丰富很幽深,而少了许多穿凿,少了刻舟求剑的弊端,尤其在艺术上如此。以下用一谱阐述徐星友的“手割”分析。
[attach]132076[/attach]
问题的焦点在左上的次序交换上。
  33宜先于A、B位两觑无变。
  39觑,迟。
40紧。
41若于1位长,黑2位挖,白3位打,黑4位打,白提,黑得四子,亦属转换,因有▲之觑,遂致落空,四子甚重,故不肯弃,甘受42捺,稍失便宜。
[attach]132077[/attach]


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3-31 22:44
本帖最后由 caiyidie 于 2017-4-2 20:01 编辑

无意中注意到这个实战案例,学到了许多棋理:
“刺引无更可待机”
“觑敲有变宜从紧”
“后先有变机从紧”
而最大的收获在于感受了中国式的手割分析法。
徐星友一连串的解说就是一个生动的手割教学,大家一看就明了了。如果按变化图行棋,原本也算两分的变化,但现在多了白▲子(白39),就不成其为两分了,而是白无端差了一手棋,所以实战白宁忍受黑42一扳也不转换,迫不得已啊。


作者: 十月雨丝    时间: 2017-4-1 17:01
好文。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4-2 19:31
本帖最后由 caiyidie 于 2017-4-2 19:56 编辑

此类中国式的手割分析,在徐星友的评注中还有不少。
如《眉山墅隐》34局
6至10搪角,若中局運籌,又當別論,用於起手,局面失宜。12不可緩。14當18位投六三。19宜224位拆二為正。20當22位扳。21宜253位虎,機動流行,最忌凝滯,不當圖大一處。24是。25即為21鈍置。
[attach]132078[/attach]
分析结果是白25效率稍低(钝置),原因出在21不识机。黑20尚有借用,白不舒服啊。

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4-2 20:24
本帖最后由 caiyidie 于 2017-4-3 14:15 编辑

通过以上案例的思考,我感到中国式的手割(暂且借用这个术语吧)比起日本的手割,在技术方法上颇有弹性,融进了对局者(或评注者)的个人风格、才华等因素,但也因此也可能有失模范的普遍性,当然这是从后学易于理解学习的角度来说的,而天才们、大师们往往是具有很深的个人见解,结论不统一也不足为奇,不过结果是影响了围棋基本棋理的传播与实践水平的普遍提高,这是令人不能满意的地方。这种偏重悟性的传承方式,使中国古典围棋早早绚烂成熟,也早早凋谢。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4-3 14:43
过百龄、周懒予以来,直至王汉年、周东侯、黄龙士、徐星友,顶端棋手对子效的追求是越来越强烈,这无疑对手割的分析方法有了需求,这是很自然的事,一些旧有定式的淘汰就是结果。古人以子力、子效为依据和主线,删减、淘汰了大批不合棋理的旧定式。这时的棋艺已经趋向边角套路应接简明、易控、注意子力配合的方向。棋理就在棋中,棋中寓有棋理,形而上的棋理不会自动转化为你的棋力。对子效的追求,是清代围棋发展的动力与主线。中国人重因果辩证,自觉地用在棋艺上来探讨子效,就促成了中国式手割的发展,即便从来没有提出过这个说法、名词,但也不影响自觉自发地运用。显然受个人风格以及天赋的影响,分析的结果有时难以统一,也不足为奇。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4-3 14:56
本帖最后由 caiyidie 于 2017-4-3 15:03 编辑

在《眉山墅隐》第33局中,徐星友评“倚蓋起手,始於過百齡,彼一生以倚蓋為長城,其與懶予十局,懶予應倚蓋極簡練,東侯《弈悟》痛詆之,以白既掌先而後失先失勢,未終局而勝負判然,可謂卓見,乃漢年、東侯間亦用之,殆自負其能,以為無往不可,豈必故入其玄中始能見長耶?究之餘習尚存耳。”
这里面透出来的信息很有意思,过百龄深究倚盖定式,但精芜混杂,周懒予已经开始批判性地使用或另有新变化,周东侯更是直陈其不合理之处,明确提出评判的价值标准,这就是棋理。棋理的掌握和自觉运用是随着棋艺的实践水平而提高的,这就是明证,形而上、哲学意义的棋理并无直接意义,所以即便有了棋经十三篇几百年,也只到此时此刻,中国的棋艺才开始有了质的提升。
作者: lyowoa    时间: 2017-4-3 16:37
正是由于清初周懒予、汪汉年、周东侯、盛大有等这一代棋人,承前启后,穷尽变化、去芜取精,才成就了之后座子棋的鼎盛时期。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4-6 10:45
本帖最后由 caiyidie 于 2017-4-6 15:42 编辑

汪汉年、周东侯、盛大有、程仲荣四位高手在眉山鏖战之时,徐星友应该年纪还小,棋力肯定甚低,所以绝不至于对前辈有多大偏见,但徐星友成名后再批注眉山墅隐时,就有了想法。我弄不明白的是,程仲荣是眉山墅隐四大主角之一,怎么也算一代豪强,但徐星友在兼山堂奕谱中对程仲荣只字未提,却是为何?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4-6 10:50
本帖最后由 caiyidie 于 2017-4-6 15:35 编辑

流传有程仲荣对黄龙士一局,程胜,但后人对此结果持怀疑态度。即便是被徐星友一直诟病旧习不改的盛大有,其实徐星友对盛也还是青眼有加的。从家回来后,再与大家一起琢磨其中缘由。
作者: caiyidie    时间: 2017-4-13 11:10
本帖最后由 caiyidie 于 2017-4-14 16:55 编辑
肥仔胡 发表于 2017-3-11 18:40
八卦布局肯定是阻碍了围棋的发展,弄成了藏棋和大将围棋,实在是惨不忍睹。所以我个人觉得你要真正体验大师 ...

"八卦布局肯定是阻碍了围棋的发展,弄成了藏棋和大将围棋,实在是惨不忍睹。所以我个人觉得你要真正体验大师的实力,要看他们的让子棋。有很多棋友这个座子棋十几手一摆,就没有兴趣再看下去了。另外说点题外话,江铸久九段相对比较折中,他说范施相当于江户时代的五段。虽然评价比吴老陈老低,但老实说江户五段毕竟是职业五段,象小松快禅这样的五段,那个大包封,放到今天,也算名局。象秀策,雄藏这样的大高手也只有七段,也就是说江九段认为范施是秀策让定先的棋,差不多也就是说范施是胡煜清的那种等级。"


回复肥仔兄
回老家照顾老父一些日子,闲暇时集中看了施襄夏的《弈理指归图》,又有一些感受,不敢私藏,不怕浅陋,说出来与友共享。
1、《弈理指归图》不能称其为定式书,包括《桃花泉奕谱》也是这样,而是一部座子格局下(说座子格局,只是表象,说白了就是约定的互下对角星开局,其问题的实质是还棋头规则)的序盘、中盘攻防变化汇总。双飞燕勉强可算定式吧,也不尽然,双飞燕不是一个简单的定式,涉及到的后续变化很复杂,这源于复杂的周边配置变化。看看施襄夏对正飞燕变化的结语,可以看到著者对棋道的敬畏。

2、中国的艺术,诸如国画、戏剧,发展到极为成熟的时候,形式上常有程式化的倾向,以无相而寓世间万象,自有一番脱略形骸的洒脱自在。中国古典座子围棋似乎也走上了这个方向。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又在哪儿呢?这是竞技性强度增加的必然结果。以简驭繁,以约驭博,这是中国哲学的特质之一,体现在艺术、技艺上莫不如此。

3、承上条,中国人崇尚整体上把握事物,然后又辩证地处理个体差异。从这个角度看,成熟的中国古典座子围棋是先有布局,后有局部定式。局部攻防是在既有的周边配置下展开的,是布局理念的进一步展现与实施。即便是相同的周边配置,由于个人风格及洞察力的差异,虽然应接各有不同,但结果评判一下,其实是优劣不等,由于种种岐伦不轨,所以施氏的指归不啻为歧路灯,施氏的平正、细腻、深邃与卓越的大局观也堪此重任。

4、座子围棋的还棋头规则对布局形态影响很大。经典八卦布局的战略理念在于遏制对手进行大模样作战,这个很容易明白,大模样地多、块少,效率极高。但这并不说明古人不擅于大模样的攻防,一样也是能掌握的,且有不少成功的攻防例子。与其祸起萧墙,不若防微杜渐,所以战略上采取遏制对策,“使敌无拆三地步,布局最纯"。然而理是变通的,这样才是理的全部内涵。强者往往擅于抓住机会,进行厚势作战,甚至是大模样作战。即便是局面被分割成许多小块,但并未使前辈都成地沟流,这也是很有趣的地方之一。而在纷乱中找到整合的契机,是高手与低手的区别,其间的手法之丰富,不亚于今天。

5、前辈的价值观大致如此,分角(三六、六三)>分边(九三分投)>守角≥拆二=单关(五六单关),非常重视出头。抓住主导权,从局部到全局,又回到局部,再又重新回到全局。左顾右盼,因形制变,步步生情。强调运机于无形(局面还较为混沌,就在谋划大格局),所以明末清初的许多直线攻击套路都被淘汰殆尽。

6、子效的逻辑很简洁。避免背缓坐重,背者,偏背,行棋方向不对;缓者,缓于事机;坐重,犯重叠的错。这也是手割的依据。因这一理念的明晰与实践,大量旧定式被淘汰。

7、古典座子围棋的布局具有浓厚的道家精神与实践路线,有点类似太极拳中的推手,姿势极尽简单,接手只在试力,感受对手气机的微妙变化,静而后动,于千钧一发中发力使敌人立处下风。敌人使一个虚着,你就急着摆出架势,常常未攻到敌人,而先显露出自己的致命罩门,后果堪忧。
8、咱们的先辈不必与江户的棋僧对比。规则不同造成的理念不同,非当事者不能详知。任何削足适履、刻舟求剑、先入为主的评论都是鸡与鸭说,关于话语权这一说,大家都是心里明白的。周小松去世后,中国古典座子围棋遂再无知行合一的大国手。宿命如此,非人力可以勘破,然其鼎盛时,气象万千,摇曳生姿,自不负一段韶华。
闲了再开帖子论述。见“收枰静思录(二)--初次读完《弈理指归图》”










欢迎光临 飞扬围棋 (http://www.flygo.net/bbs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