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扬围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楼主: 肥仔胡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是现代围棋体制,给了黄范施三圣的地位。

[复制链接]
1#
发表于 2021-11-26 14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james_hypo 发表于 2021-11-26 10:22
哈哈,实在忍不住,笑死我了,某人十三分投的照片堂而皇之的作为古棋显摆,很多人提出意见直接予以无视,而 ...

“黄龙士是棋圣,范施是亚圣”的说法,清代并不存在,如果看到的话,多半是某个当代好事者编出来的。如今国内乱编古代弈人、弈事非常之多,还堂而皇之地刊登在各种正规出版物中,不熟悉围棋历史的棋迷很容易受到这些垃圾的影响。

回到黄、范、施“棋圣”称号的来源,其实都是古代文人在某些特殊场合留下的“杰作”。

黄龙士“棋圣”称号,源自清初学者阎若璩(1636-1704)在《与戴唐器》某一信的开头几句:“十二圣人者,钱牧斋、冯定远、黄南雷、吕晚村、魏叔子、汪苕文、朱锡鬯、顾梁汾、顾宁人、杜于皇、程子上、郑汝器,更增喻嘉言、黄龙士,凡十四人。谓之圣人,乃唐人以萧统为圣人之圣,非周孔也。”(后文无关,略),见《潜邱札记》卷五。

毕沅(1730-1797)在乾隆十五年(1750)有一首赠范西屏的七言古风《秋堂对弈歌为范处士西坪作》,序言中称范“百年来称第一高手”,诗末有句“君今海内推碁圣”,范西屏的“棋圣”当由此而得。

我看到的清代文人赠与施襄夏的诗文比范西屏多一些,似乎尚未见到有关施襄夏“棋圣”来源者,但范施齐名,施襄夏因此受惠亦未可知。

点评

感谢,受教了!  发表于 2021-11-28 10:41
袁枚说施襄夏与范西屏“相差亚也”。钱保塘《范施十局序》云:“昔《抱朴子》言,善围棋者,世谓之棋圣。若两先生者,真无愧棋圣之名,虽寥寥十局,妙绝今古。”  发表于 2021-11-26 19:00

评分

1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#
发表于 2021-12-1 16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双节棍1573 发表于 2021-12-1 10:37
陈老师说。16巨册的事情他要回家查查,目前他在外地,要10天左右回家。上图中有施棋谱的事情,没有提及16册 ...

出自鮑鼎的“蝸簃遺札”中的一信,其文曰:

“王太守風流儒雅,忽通函索鼎所刻,且云未亂時至施定菴家,見其高年里居,四方高手來弈者對子、受子存稿約千餘局,分訂十六巨冊。刦後訪,不可得,深可惋惜也。”


评分

1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#
发表于 2021-12-1 17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双节棍1573 发表于 2021-12-1 09:11
施圣的后人将其棋谱保存了千余局,16册。但后因太平天国事件,全部毁掉了。
陈子仙有宝忠堂棋谱多卷,也 ...

关于刻谱费用,鮑鼎在“蝸簃遺札”中亦有所录:


“拙刻弈譜對子者,每局三百文,連批帶刼,刻手尚不甚劣,致爲便宜。《晚香亭》則一譜九洋;《指歸續編》每局錢二百五十,小字在內。《二妙集》則每局五百,批刼在內;其他年譜序說,另須百三十蚨刻百字。因梓人與仲弢學士所面議,未免稍昂矣。”


一两银子大约是一千文铜钱,如此算来,《海昌二妙集》的刻工费棋谱每板(两局)一两银子,很容易算出全部费用。


鮑鼎所刻之谱费用略低,五板(十局)才三两银子,质量也略差。古谱中日期、胜负等记录往往删去,看来多半是与节省费用有关。


当然,也不乏财大气粗的刻谱者,如《皖游弈萃》为刘文柟所刻,他是当时安徽总督英翰(1828~1876)部下,深得英翰器重,好像是在扬州管钱的。英翰死后,刘文柟被孙毓汶(另一位著名的好棋官员)弹劾罢官,再后来(光绪间)又想买官,一次拿出三万两银子。刻棋谱的费用对他来说根本不值一谈。英翰喜弈,刘文柟初刻《皖游弈萃》肯定是为了讨好他。


评分

1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4#
发表于 2021-12-1 17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双节棍1573 发表于 2021-12-1 09:11
施圣的后人将其棋谱保存了千余局,16册。但后因太平天国事件,全部毁掉了。
陈子仙有宝忠堂棋谱多卷,也 ...

陈子仙的手订棋谱,据张宗祥先生所撰之传,最终到了蒋百里手中,说是要刻谱,但1938年蒋在广西突然去世,棋谱不知所终。我在《晚清大國手陳子仙資料與考證》一文中已有介绍。


江户时期日本棋谱出版的其实也不算多,但在当时基本上都是由书商出版,如江户的青藜阁,棋家无需担忧。“棋院四家”领取幕府俸禄,地位远超同时代的中国棋手。四家家元及其弟子的棋谱虽说多以抄本流传,其传播范围也远超中国。加上各地的地方棋手棋谱,一直源源不断地有新谱发现,现在号称江户时期棋谱有一万局之多。


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灾难不断,太平天国之乱、抗日战争、文革,是几次最大的灾难,不说也罢。

点评

太平天国江南大乱及甲午之后,中国国力衰败之底点,围棋亦到谷底。  发表于 2021-12-1 21:17
范施以及当时的棋坛受乾隆盐案影响巨大。  发表于 2021-12-1 21:14

评分

1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5#
发表于 2022-1-26 03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
根据《乾隆杭州府志》,徐星友战胜朝鲜棋士的记录出自其家传,这是地方志上最早的记录。其实当时或稍后的记录有不同说法,一说来挑战的是琉球棋士,另有一说乌斯藏(西藏)棋士。当然,也许三者都对。

评分

1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6#
发表于 2022-1-26 03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flyingsee 发表于 2022-1-20 13:00
在重新训练和执行 ELF OpenGo 的过程中,我们意识到它不仅仅会影响到目前的 AI 棋手,同时也是了解过 ...

这两张图能够说明的主要是日本围棋的演变趋势,至少在1985年以前,并不适用评价中国古棋。具体理由就不多做解释了。

首先你要知道这些棋谱的来源,以及各国棋谱在不同阶段的具体数字及所占的比例,对子棋与授子棋应该区别对待,据我所知这两张图表肯定是混在一起计算了。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7#
发表于 2022-1-27 10:46 | 显示全部楼层
flyingsee 发表于 2022-1-27 08:55
多九公是论坛的老前辈了,我是很尊敬的。

问题是您强调了“差异性”,而没有看到“一般性”。

既然是让子棋,下手犯的错误肯定要比上手多,无需多做讨论。这样做出来的计算错误的统计会出现什么结果,好像也很明显。

如果要做中日围棋计较的研究,就应该先分别来作,再进行比较。直接用这种加工过的资料和结论非常危险,万一他有错,你的结论立刻就会产生问题。

做研究最基本的原则是绝对不能有先入之见,要从原始数据、资料出发,尽可能不用二、三手资料。要想研究做的好,首先要做得细致,这样自然就会出现差异。要都是“一般性”的话,还有什么必要去做研究?


至于两张图标的棋谱来源,估计大多数国人都不知道,给出一个链接吧:https://gogodonline.co.uk/

评分

1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8#
发表于 2022-1-27 11:40 | 显示全部楼层
肥仔胡 发表于 2022-1-27 10:57
不是,九公,之前出现过座子派推出的胡肇麟吻合度超过道策和范施的情况,似乎让子棋反而是下手吻合度高。也 ...

这是纯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研究方法,找的可能都是特例,以偏盖全,非常不好。如果真想证明让子棋下手吻合度高,就需要对同一对棋手的所有对局都进行分析,再看结果如何。


另一方面,似乎说明吻合度只是衡量棋手棋力的一个指标而已,还需要找到更为精确的统计方法。

评分

1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9#
发表于 2022-1-27 15:19 | 显示全部楼层
james_hypo 发表于 2022-1-27 10:05
在谈论中国古谱问题时,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:由于中国的特殊性,古代棋谱流传过程中会有选择性,即有利性 ...

中国古谱保留下来的太少了,从十七世纪初到十九世纪末三百年间,有对局者姓名的棋谱全部加起来有没有二千局?得问双节棍才知道。而相同时期的日本棋谱要超过一万局,我不敢保证GoGoD收录了所有的日、中古谱,但已收日本古谱总数至少是中国的四倍应该没有问题,所以我说这个图表上的曲线不能代表中国古棋趋势。


中国古棋的最高峰大致上应该在乾隆初期到中期之间,也就是范西屏、施襄夏活动的年代。有一个间接的证据。琉球棋士曾三次访日,第一次在天和二年(1682),亲云上滨比贺受四子对本因坊道策,一胜一负,归国时授三段免状。第二次在宝永七年(1710),屋良里之子受三子对本因坊道知,中盘败,归国时授三段免状。第三次在宽延元年(1748),琉球贡使随员田头亲云上和与那霸里之子来朝,田头受三子对五世井上因硕(春硕,七段)、与那霸受四子对冈田春达(后六世井上因硕),均中盘胜,田头获四段免状。


林元美《烂柯堂棋话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
田头之棋品,稍有气骨,当优于昔时之滨比贺也,受取四段免状归国。与那霸后日棋力上达,赴大清围棋,归而语曰:“彼地有善棋者,不逊于日本之道策者也。”此话萨摩人传而录之。然而,与那霸稍进后之棋谱不传,且无由鉴定清人之棋品也。


这一记录后来收在《坐隐谈丛》中,川端康成在《吴清源棋谈》中也谈到此事:
http://www.flygo.net/bbs/forum.php?mod=viewthread&tid=47929


林元美的疑问当然是成立的,但如果与那霸说的完全是真话呢?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0#
发表于 2022-1-27 15:19 | 显示全部楼层
james_hypo 发表于 2022-1-27 10:05
在谈论中国古谱问题时,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:由于中国的特殊性,古代棋谱流传过程中会有选择性,即有利性 ...

中国古谱保留下来的太少了,从十七世纪初到十九世纪末三百年间,有对局者姓名的棋谱全部加起来有没有二千局?得问双节棍才知道。而相同时期的日本棋谱要超过一万局,我不敢保证GoGoD收录了所有的日、中古谱,但已收日本古谱总数至少是中国的四倍应该没有问题,所以我说这个图表上的曲线不能代表中国古棋趋势。


中国古棋的最高峰大致上应该在乾隆初期到中期之间,也就是范西屏、施襄夏活动的年代。有一个间接的证据。琉球棋士曾三次访日,第一次在天和二年(1682),亲云上滨比贺受四子对本因坊道策,一胜一负,归国时授三段免状。第二次在宝永七年(1710),屋良里之子受三子对本因坊道知,中盘败,归国时授三段免状。第三次在宽延元年(1748),琉球贡使随员田头亲云上和与那霸里之子来朝,田头受三子对五世井上因硕(春硕,七段)、与那霸受四子对冈田春达(后六世井上因硕),均中盘胜,田头获四段免状。


林元美《烂柯堂棋话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
田头之棋品,稍有气骨,当优于昔时之滨比贺也,受取四段免状归国。与那霸后日棋力上达,赴大清围棋,归而语曰:“彼地有善棋者,不逊于日本之道策者也。”此话萨摩人传而录之。然而,与那霸稍进后之棋谱不传,且无由鉴定清人之棋品也。


这一记录后来收在《坐隐谈丛》中,川端康成在《吴清源棋谈》中也谈到此事:
http://www.flygo.net/bbs/forum.php?mod=viewthread&tid=47929


林元美的疑问当然是成立的,但如果与那霸说的完全是真话呢?

评分

1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支持 2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Archiver|手机版|飞扬围棋网 ( 苏ICP备11029047号-1 )

GMT+8, 2024-5-9 23:02 , Processed in 0.137741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