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扬围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楼主: caiyidie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收枰静思录(一)——重读《兼山堂弈谱》

[复制链接]
16#
发表于 2017-3-11 22:33 | 只看该作者
读过兼山堂,没懂,还是得有老师解读领进门才行,谢谢老师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7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3-12 00:00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
肥仔胡 发表于 2017-3-11 18:52
另外蔡老师说弈城45段的棋手,看古谱。老实说古谱不好读,一个是它没有参考图,全靠文字解说。文字解说不象 ...

这本书看林勉老师整理的版本。文字还算浅显,局面可控,行棋思路连贯,评注精彩。重点看汪汉年与周东侯,周懒予的对局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8#
发表于 2017-3-12 19:54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lyowoa 于 2017-3-12 19:56 编辑

借蔡兄宝地做个预告,本人整理的汪汉年对局集(125局)近日即将完成,欢迎指正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9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3-12 20:11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
lyowoa 发表于 2017-3-12 19:54
借蔡兄宝地做个预告,本人整理的汪汉年对局集(125局)近日即将完成,欢迎指正

功德无量。广陵版寄青霞上汪汉年只有31局,125局,太牛了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0#
发表于 2017-3-12 20:41 | 只看该作者
赞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1#
发表于 2017-3-15 12:33 | 只看该作者
拜读楼主大作!谢谢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2#
发表于 2017-3-27 14:00 | 只看该作者
好贴,兄的读书贴总是能让人静下来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3#
发表于 2017-3-27 14:03 | 只看该作者
棋谱是一张静态的纸,一步步地摆棋,棋的流向是动态的,有一种穿越感,尤其是老棋谱,感觉老国手穿越沧海桑田,跃然纸上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4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3-27 19:22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caiyidie 于 2017-3-27 19:28 编辑
简单玩棋 发表于 2017-3-27 14:03
棋谱是一张静态的纸,一步步地摆棋,棋的流向是动态的,有一种穿越感,尤其是老棋谱,感觉老国手穿越沧海桑 ...


比起兼山堂,眉山墅隐的解说变化非常细致,棋理也寓于其中,可读性很高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5#
发表于 2017-3-29 02:56 | 只看该作者
眉山对局虽有几局记录不全,评注也偶有小错,但瑕不掩瑜,值得研究;反正我打谱之后是比以前生猛一点了。——左看宏大构思,右看眉山墅隐,得空切切ZEN6,

点评

眉山墅隐真不错,看过以后才知道。  发表于 2017-3-29 06:01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6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3-31 21:37 | 只看该作者
今天又看了施襄夏写的《弈理指归》序言,施襄夏似乎没有看到《眉山墅隐》。与《兼山堂弈谱》相比,眉山墅隐的棋谱时间比较集中,作为一个棋艺的断面标本还是很合适的,根据已经校阅的棋谱可以看到,这一时段,典型的座子布局(弈理指归倡导的)还没定型,这个时候的布局还算自由,如果不加对局者介绍,有些棋谱完全可以理解成对角星布局的近现代对局,比起后期的八卦布局更让人亲切些,盛大有的有些着法尽管让徐星友一再诟病,但对今天的人来说穿越感更强些,而不会在意什么大有一生的习气等等评价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7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3-31 22:03 | 只看该作者
循着眉山墅隐——兼山堂弈谱——晚香亭弈谱——手批十八局(弈理指归、桃花泉弈谱)——餐菊斋棋评这个顺序可以看出这条隐隐的线索,清初,探索朴素棋理的时代,虽说朴素,但并不浅陋,涉及到很高的棋艺境界,从对汪汉年、黄龙士的赞叹中可以感到这个时代的自豪感,徐星友的评注也无不显现着这位本格派大师的风格与价值导向。强调徐星友的本格,并不是说其他人的狂野,相反,这个时代追求的是趋向本格,按照棋理行棋。汪汉年的超秩、周东侯的新颖总是让人忘怀,前者的天赋与后者的求道是等量齐观的盛事。李元兆要去挑战周懒予,放言周怕野战,但实际上李元兆绝非如其所言以野战取胜。野战绝非大师们的对手。像胡铁头的浪战,放到清初,还是不上台面是可以想象到的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8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3-31 22:41 | 只看该作者
这个时代的天才总让人感慨不已。晚年的徐星友找到恩师少时的笔路,大发一番赞叹。这是一局无招胜有招的对局,如下

45似乎积极,但不得局面要领,自此进入了黄龙士的套子,但黄龙士并不出招,或者你看不出什么可以想象的妙手,纯朴得近乎无形,56反打,很朴素,但重器无形,黄龙士已经深有领悟,至82接,似乎一直是张继芳在出招,但转眼之间而是白棋受制。
56反打,妙甚。
61顶、67长皆在黑彀中,至70补,轻重井然,滞气淘汰殆尽。
82粘,仍能制白,不能出黑范围,益见56运用贯串之妙。
此局白体用寒瘦,固非劲敌,而黑寄纤秾于澹泊之中,寓神俊于形骸之外,所谓形人而我无形,庶几空诸所有,故能无所不有也。
徐星友的赞叹之情已非常言可以表述,直接将道家、释家的境界拿出来了。形人而我无形,让别人耍手筋,我只以云手应之,转身之间攻防转换,这点颇像象棋,残子时,不在子力多寡,而在是否得其位,自然显现出了寓神俊于形骸之外的道家气质,精于象棋的徐星友于此戚戚然。空诸所有,故能无所不有,佛家的般若智慧,不可言,不可言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9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3-31 22:41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caiyidie 于 2017-4-2 20:28 编辑

在历史上,日本人在格致之学上很有后来居上的态势,事实也如此,今天日本科技的发达与此不无关系,这或许与日本人比中国更早接受西方近现代科学思想有关。因为工作的关系,看了一些日本的园艺、园林书籍,甚至还有电子技术类书籍,这些书籍如有相同之处,那就是读起来亲切宜人,而技术上的细致通达、解决问题的高效率等等总让人久久回味。说这些,无非是说日本人在技艺、技术的研究和传播上,确有一日之长,其核心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。话似乎跑题了,并没有。日本人于围棋的研究也是很专业的,有制度上的自信与优势,这就是算砂以来的家元制度与较为严格的段位制度,这些都促进了日本围棋的发展。这也是日本人的行事派头和优点——细致、精确化。
道策比黄龙士稍早些,但大致是同时代的人。道策发明了“手割”法。提出概念,就有可能深入挖掘其内涵与外延的可能,并促进理念的传播,有利于教育手段的提升与增效,有利于整体提高爱好者的棋理水平。“手割”的核心是什么呢?在我这个低水平的业余爱好者看来,就是追问行棋逻辑的合理性问题,凡是有悖初衷,或是既然如此,何必当初,或是造成子效低下(钝置)的,皆属不合棋理,此处我是勉强将道策的手割用徐星友的棋理分析法来做一个解释,或许有许多不妥帖的地方,但我的意思还是表达出来了,日本人很善于提炼概念,但中国人思想内涵很丰富很幽深,而少了许多穿凿,少了刻舟求剑的弊端,尤其在艺术上如此。以下用一谱阐述徐星友的“手割”分析。

问题的焦点在左上的次序交换上。
  33宜先于A、B位两觑无变。
  39觑,迟。
40紧。
41若于1位长,黑2位挖,白3位打,黑4位打,白提,黑得四子,亦属转换,因有▲之觑,遂致落空,四子甚重,故不肯弃,甘受42捺,稍失便宜。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0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3-31 22:44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caiyidie 于 2017-4-2 20:01 编辑

无意中注意到这个实战案例,学到了许多棋理:
“刺引无更可待机”
“觑敲有变宜从紧”
“后先有变机从紧”
而最大的收获在于感受了中国式的手割分析法。
徐星友一连串的解说就是一个生动的手割教学,大家一看就明了了。如果按变化图行棋,原本也算两分的变化,但现在多了白▲子(白39),就不成其为两分了,而是白无端差了一手棋,所以实战白宁忍受黑42一扳也不转换,迫不得已啊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Archiver|手机版|飞扬围棋网 ( 苏ICP备11029047号-1 )

GMT+8, 2024-4-27 06:32 , Processed in 0.150561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