棋坛需要提高理论水平----围棋文化的实现价值

 

在围棋界,专业棋手为了博得好成绩,精心于技艺钻研;业余棋手为了升级人段,致力于技艺提高;围棋学校为了培养后备军,也关注于技艺教学。这些都是必要的,不努力钻研提高技艺,就要落伍淘汰,在国内外赛事中立见颜色。但是,令人遗憾的是,围棋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弘扬,则普遍受到忽视甚至轻视:理论文化不过是一番空谈,它又怎能争名次、夺冠军:技艺就是一切!


这种现象的出现,在当前中、日、韩三雄激烈争霸的形势下,是不足为奇的。围棋界有识之士,也看到了这种怠功近利态度的偏颇,他们或者呼吁倡导,强调围棋文化的现实意义;或者著书立说,对围棋文化的某一个方面,进行切实的研究。

围棋需要文化理论的雨露滋养。

任何学科都有其应用技术部分和基础理论部分,只注意应用技术而忽视基础理论,这一门学科纵然一时能够得到很大发展,最终将难免受到限制。围棋也不例外,围棋文化(包括技艺、棋理)就是围棋的基础理论部分。这恰恰是当前的薄弱环节。因此,重视它、研究它、弘扬它、掌握它,这对我国围棋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。


围棋不仅是一种复杂的、有趣的竞技运动,而且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,它广阔、深通的内涵,已经构成一个独特的文化形态,可以称之为围棋文化。人们常常说,围棋博大精深,而“博”在何处,“深”在哪里,这都可以在围棋文化中找到答案。围棋文化以技艺学为主干,以方法学为灵魂,在对弈,心理、棋手道德、文学表现、围
棋与政治、经济发展关系……等等多方面显示了丰富深逻的内容。我们的祖先在发展围棋竞技的同时,十分注意围棋文化理论的总结和概括,两千年来,历代高手名家,总结了大量的实践经验,概括了精辟的理论,留下了许多光辉的“棋经”“棋诀”,成为围棋文化宝贵的思想遗产。而目前除了在技艺学方面最受重视,研究最多,发
展最快,成绩最大,围棋史的研究也有所收获。此外,在其他领域如方法学、心理学、伦理学、围棋文学……等等的研究则相形见继,有的甚至尚未起步,还是一片有待开垦的处女地。


我们常常说要提高惧手的境界、素质、修养等等,提高的途径、内容当然是多方面的,但是,围棋文化本身应该是首选的对象。试举二例以言之。

西方曾有人将国际象棋与中国围棋相比,认为前者是战术的游戏,而后者则是战略的游戏,这见解很中肯,很精辟,可惜未能进一步加以分析阐明。为什么说围棋是战略的游戏,我认为,这首先涉及到围棋方法学的问题。一切学科的方法学都有三个层次,即技术方法、具体方法和一般(哲学)方法。围棋方法也有这三个层次。.这一点,三百多年前我们的古人早就觉察到了,清代名家朱弘祉在《官子谱》序中,就招围棋方法分为"艺",、“理”、“道”(技艺、棋理、棋道)三个层次,并且阐明三者的关系说:“天下未有舍理而可言艺看也,则亦未有舍道而可言理者也。”这就是说,不懂棋理就不能谈技艺,而不懂棋道就不能谈棋理。这充分强调了“道”的统帅意义。朱弘祉所说的“道”是指《易》经哲学之“道”,是最一般的方法,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《易》中的朴素辩证法。


可见,棋道——围棋辩证法是统帅棋理、技艺的最一般的方法,这正是围棋文化哲学理想的核心和灵魂,是其最富有光彩的部分。一个棋手如果能学得一点辩证思想,更自觉地观察围棋中全部与局部、弃与取、势与地、虚与实、大与小、先与后……等等辩证关系,就能更好地掌握棋理,更好地运用技艺;就能具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和战略眼光,面对棋枰而高屋建领、全局在胸、从容不迫。一个人如果从围棋中学得一点辩证法,也将有助于他更自觉地观察处理自然、社会、人生、政治、军事、工作、学习……等各方面的问题。


再者,围棋心理学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,这也是围棋文化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。但是,也有些同志否认棋手心理在对弈中的作用,认为“艺高人胆大”,只要技艺高过对方就能克敌重要条件,但却不是唯一条件。超一流棋手如果心理状态不正常,就会败于技艺水平相当甚至稍逊的对于,这样的战例也不少见。为什么在重大赛事中人们常常强调“平常心?”,为什么年轻棋手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反而战胜了名手宿将:为什么“优势意识”、“保守心态”常常使胜局逆转功败垂成,……这些不都说明了棋手的心理问题吗?目前围棋界虽然也已注意到对弈心理问题,但迄今还没有看到这方面切实的专门研究,而国际象棋大师则早已写出了心理学的专著广为传读了。


仅此二例,稍稍可见围棋文化的现实意义,可见棋坛多么需要理论雨露的滋养!其他如棋手的品格道德、敬业精神问题,鉴于目前棋坛上的某些不正之风,有关伦理学的研究,大概也不是没有意义的吧!

或曰:研究了,弘扬了围棋文化就能赢棋、成为高手,答曰:理论能够指导实践,却不等于实践,更不能代替实践。理论不是保险公司,它不能保证赢棋、成高手,却能提高棋手的境界、素质、修养,有助于赢棋、培养高手。

作者:武振平 《围棋天地》1999年第4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