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-1 对时间限制的看法

因为在国际棋战中,韩国和中国领先,所以好长时间以来总是听到这样的呼声:“日本怎么搞的?”前一阶段,小林光一、王立诚,依田纪基的成绩还不错,但是这只是在个别的棋战里,作为整体,日本却占领不了领先的位置。我本人成绩不佳,自然没什么发言权。

现在,中国处于低潮,所以我们的目标是韩国,特别是二十几岁的年轻棋手。
都说韩国领先于日本。但是就围棋而言,我认为日本一点儿也没落后。在技术上日本毫不逊色。

那么到底为什么韩国的李昌镐就是第一呢?他可以称做第一吗?

为了充分说明这种现状,不考虑时间限制的问题、不考虑对时间限制的不同规定是不行的。在日本,最长的棋战是八小时X两天的二日制棋战,剩下的棋战大部分是五小时。另外,作为电视节目和公开对局的快棋赛,时间限制又各种各样。而韩国和中国的国内棋战基本上都是三小时,这与国际棋战的三小时相一致。当然国际上还有快棋赛。

这种体制的不同意味着什么呢?对方的选手用和国内一样的三小时感觉参加国际棋战,而日本选手首先必须克服这个时间感觉上的差异。就是说首先得换挡。

我这样说,肯定有人反对:
“对日本选手来说,这确实是个不利条件,但是不管是二日制、五小时、三小时,还是三十秒一着的快棋,围棋本身又没变。强调时间限制,不是强词夺理吗?”

不是强词夺理。这里确实有一个矛盾,我得先说明一下。

以我为例。本因坊决胜战是二日制(八小时X两天)。富士通杯世界锦标赛是三小时。本因坊战一开始,富士通杯的选拔赛也同时开战。我就要在国内或者国外参加富士通杯赛,然后接着又赶到本因坊赛场。下完了本因坊,马上又飞往富士通杯赛场。

先不说比赛结果,下完了三小时的棋以后下八小时的棋,或者,下完了八小时的棋以后下三小时的棋,这意味着什么?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世界,我就像是在玩两种完全不同的游戏。也许有人会说:不都是围棋嘛!但是面对棋盘时的精神准备,身体状态的调整却不是那么容易换挡的,像依田纪基那样一点儿不怪就一头扎进三小时世界的人是有,但是在我心里,三小时和八小时的矛盾却一直得不到根本解决。
这里,假设出现了一种反论:

“下惯了八小时围棋的人在三小时的棋战里绝不会取胜。现在的我没有在两种棋战里都取胜的力量。”

“那么干脆,把二日制的棋赛全都废除。并且全力以赴只参加国际棋战,那样的话,你不就可以在国际棋战上当全冠王了吗?”

虽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,但是其中有几分现实性。小林光一就曾宣布,“既然在二日制棋战上不含糊,在三小时棋战上也不应该输。”并且他身先力行,在三小时国际棋战上也取得了成绩。但是我的想法正相反。

我这样想:一直奋战在二日制的棋战上,至今已有相当的成绩,习惯了八小时的棋战,再想在三小时的棋战上取胜,根本不可能。

于是我提出一个解决方案:

废除二日制的围棋,日本围棋一概采用三小时制。这样的话,日本与韩国、中国就条件统一了,日本棋手也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了…

有一种过高评价韩国棋手的倾向,而实际情况如何呢?确实,韩国的人段新人比日本厉害得多。日本的初段新手还派不上用场。而且韩国的初段眨眼工夫就爬上来了,不久在国际棋战上也能抛头露面。但这是因为韩国的中坚一层人手不足的缘故。

上得快是不是好事,是福是祸,这还有待讨论,我们暂且不说。

日本有希望的年轻棋手很难爬上来。谁都这么说,确实也如此。这个问题与时间限制的问题不同,是日韩两国棋坛体制的问题。

为什么爬不上来呢?中坚层太厚,要想突破中坚层,非下苦工夫不行。弄不好,就像马拉松比赛被卷进第二团选手里似的,渐渐就被人们忘掉了。这种情况非常之多。

比方说山下敬吾,谁都对他寄予极大的希望。他如果一直在韩国下棋,现在大概正与李昌镐大战吧,更加肯定他说,正在争夺头衔吧,因为是假定的说法,说多了也没用。

因为是在日本,所以怎么也爬不上来,或说要用很长时间才能爬上来,让周围的人等得心烦。总之,这都是因为日本的人材。有才能的人大多了。在这个意义上,日本并不落后,因此我对日本棋坛的将来一点儿也不悲观。如果一概采用三小时制的话,有才能的年轻棋手一定会更早地崭露头角。